城市修补提质与 TOD 模式下的站城一体化


演讲 | 撰文   原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、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:宋春华


194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0.64%,至2018年这一数字已达59.58%,以10年为间隔的城镇化率变化曲线可以看出,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始于改革开放的1978年。40年来,城镇化率提高了40.66个百分点,平均每年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,波澜壮阔的快速城镇化,有力地支撑着经济、社会的全面发展,但也积累了一系列城市问题,诸如资源过度消耗、生态急剧恶化、交通严重拥堵、房价过快上涨等,这些问题更集中地反映在大城市中。

当前,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,城市要提质,人居环境要改善,面临着严峻的挑战,必须转变城市的发展理念和开发模式,实行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的“双修”战略,以破解这些难题,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。

当然,这些问题不是中国所独有的,发达国家也都曾遭遇过,需要不断地适时调整、改进,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,帮助我们少走弯路。美国学者、新都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•卡尔索普,现在是联合城市规划专家顾问小组的首席专家。他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“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”(TOD),得到业界和许多国家的广泛认可。2017年,他和他的团队,又出版了《翡翠城市——面向中国智慧绿色发展的规划指南》一书,其中涉及10个要点:界定城市边界;TOD开发模式;混合功能;小街区;非机动化(步行、自行车);丰富的公共空间;首选公交出行;控制私家小汽车;发展绿色建筑;可持续的基础设施。日前他接受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采访时,再次表示:在中国这样的发展进度和人口密度下,不可能走美国那种以低密度、依靠私家汽车出行为主的开发模式,必须采取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且适宜步行、功能混合且紧凑的开发模式。交通问题重点难点在大城市,公共交通的主体形式应选择轨道交通,车站是其核心要素,而混合功能的紧凑布局,又是城市综合体的概念,所以实现“站城一体化”是大城市修补提质和采用TOD开发模式的不二选择。我们还注意到,随着先期扩张式、增量型、“摊大饼”式的城市开发的推进和城市轨道交通站场的兴建、扩建,车站与城市的关系发生了许多新变化。